石宝山歌会是云南白族的传统节日,历史非常悠久。下面和本地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石宝山歌会
历史渊源
据考证,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歌会上以歌传情,或吹树叶互相招引的情景与此极为相似。歌会上对唱的白曲“山花体“(即第一、二、三句唱词为7个字,第四句为5个字)格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主要活动
石宝山歌会于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聚集一处,弹弦对调以歌觅偶,同时还可到各寺庙烧香拜佛,参加“阿吒力”佛教法事、白族地区中央本主及石雕女阴“阿央白”朝拜等民俗活动。歌会以即兴对歌为主,把弹弦唱曲、求神拜佛、本主崇拜、以歌觅偶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在石宝山上浏览山林古刹,祈求平安吉祥,弹三弦、对白曲,纵歌纵情,通宵达旦,尽情狂欢。传统白曲赛歌,民间歌手、龙头三弦手拜师仪式,洞经古乐,本子曲,书画作品展,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歌谣诞生的摇篮和发展传播的基地,它充分展示了白族群众的创作天才,为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等学科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传承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出发,石宝山歌会受到了有的尊重。人民政府承认歌会的合法性,但由于“左”的思想倾,石宝山歌会在一段时间里仍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异端。
白族百姓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逐渐淡薄。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如很多人由于担心学唱白族调赚不到钱,不能养家,所以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去学﹑去唱白族调。
由于外来文化不断侵袭,人们开始通过电脑、电视、音响接触到外面的音乐,如流行音乐在当地的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白族调音乐。
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初,剑川县文化部门在石宝山歌会期间专门设置了“对歌台”,并鼓励创作﹑演唱思想内容健康的白族调,且积极的引导对歌唱曲活动。同时,在歌会上举办有奖对歌比赛,或者专门将那些演唱水平较高的歌手组织起来,在赛歌台上摆设擂台,对歌打擂。
社会影响
2015年9月9日至11日,第四届白族文化节暨石宝山歌会节在剑川县举行。
2018年9月6日,剑川县第七届白族文化节暨2018年石宝山歌会节围绕“千年白曲·石宝欢歌”主题开展剑川优秀白族民歌影视展播。
2019年8月27日,石宝山歌会节暨第八届白族文化节在剑川石宝山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举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歌会既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进行诗歌艺术交流,传承民间文艺的桥梁。浩如烟海的白族诗歌正是通过这样的场合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白族人民艺术的结晶。石宝山白曲已被列入国际民族歌目,石宝山歌会亦被誉称为"白族歌城"。
近年来,政府文化部门积极支持这项传统活动,在宝相寺区兴建了对歌台以及各种服务设施,更增添了传统盛会的吸引力。入夜还在对歌台前烧起熊熊篝火,不但唱曲对歌,还跳起优美的白族舞蹈,充分展现了这项古老习俗的时代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