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巴是是白面具藏戏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藏族同胞中非常有名,几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琼结卡卓扎西宾顿
他遵照女神的旨意来到琼结,果然有七个俊逸聪颖的青年男女。他让大哥当“甲鲁”,借用过去一个部落头人的名称,头戴大红的高帽,手拿竹弓,表示有权,藏戏中用以领班。三姐妹当“拉姆”,即仙女。三兄弟当“温巴”(渔夫或猎人)。汤东杰布当“格拉”(即老师)。他们编演了许多故事,募化了很多钱财,造了很多铁索桥。宾顿巴,藏语就是“七兄妹”或“七姊妹”的意思。
所谓七兄妹戏班宾顿巴,还保留着最古老的表演艺术风貌,它的开场角色叫“阿若娃”,意为戴白胡子面具的表演者,“甲鲁”所戴帽子还是藏族早期“阿卓”(古鼓舞)舞队鼓手的“扩尔加”圈帽,而且他们的衣着、头饰和表演的舞蹈动作及姿式,仍保持桑耶寺壁画里白面具藏戏表演的形态。“温巴” 所戴的面具都是山羊皮做的,颜色是白的,保持山羊皮原色。其面具眼角向上,下眼皮盖住上眼皮,传说五世达赖喇嘛的眼睛就是这样的,因他对该戏班十分支持,所以模仿其形态而制成。原西藏地方政府规定宾顿巴在雪顿节表演《诺桑王子》的片断,很少演正本戏。其演出形式和风格在前藏各地也有所流传。
宾顿巴演出的主要剧目为《诺桑王子》,开始只演出其片断,后来学习蓝面具藏戏演出全剧。它的唱腔与山南的民间歌舞音乐相接近,藏族特殊的装饰音技巧“震谷”比较平直,并且在演出过程中多穿插民间歌舞“果谐”等。
藏戏集藏族文化艺术之大成,其内容博大、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结构严谨,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省藏区广泛流传,是全面反映我国各个藏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对藏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西藏山南琼结卡卓宾顿藏戏的地方性特色和辐射性很强,具有代表性。琼结扎西宾顿是一个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间戏剧艺术,是藏族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掘、抢救和保护它将带动和促进整个藏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抢救《卡卓琼结扎西宾顿》(西藏第一部藏戏),对研究西藏藏戏的形成及其发展历史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