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龙灯是天津滨海区的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制作很简单,每年都有着规模宏大的表演,表演很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俗活动吧!
大沽龙灯
大沽龙灯又称大沽舞龙,是一种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地一带渔民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最初由居住在潮音寺附近的摆渡师傅李树清受当地舞狮表演启发自编而成,后来演变为一项深受大沽口一带渔民欢迎与喜爱的娱乐节目。它的制作简单,用藤、竹、麻、木、纸、布等原料就可以了,七八个渔民用上两个半月左右就能扎制成一条长约45米的“水龙”。
特点
每到冬季渔民休闲之际就开始排练,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九潮音寺庙会这天前来助兴,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可谓庙会活动的一项重头戏。
由于表演者大多都是当地渔民和手工业者,使这条龙融技巧、力量于一体,表演起来煞是精彩:飞舞盘旋中似蛟龙出海,腾空飞跃中又像猛虎下山,将大沽渔民那种在海上勇猛刚劲与风浪为伴神闲气定的大将气概表现出来。
其间变幻“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连年有余”等字体,预示着吉祥喜庆、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由于初始舞龙者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少年,步伐灵活,表演逼真,被当地人誉为“童子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