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工艺(雾山石刻)是四川绵阳江油市的一个特色工艺,起源于唐朝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色泽纯正,纹理自然,雕刻工艺也是很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工艺吧!
石刻工艺(雾山石刻)
在江油西北部的观雾山,盛产一种黑色的岩石,名为“雾山石”。雾山石黑如墨,质润如玉,其独特的纯手工雕刻工艺起源于唐代,相传于明清,兴盛于民国时期。为纪念李白,用雾山石雕刻的砚台被命名为“学士砚”。雾山石不仅可雕刻砚台,还用于雕刻石板画、屏风等。
制作工艺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雕刻工艺,雾山石刻所采用的原料石必须色泽纯正,纹理自然,叩之声音清脆悦耳,色黑如墨,质细如玉。其主要以观雾山特有的石材为原料,一块雾山石必须要经过采石、开型、出坯、绘样、雕刻、镶嵌、题诗、落款、收细、打磨、抛光、装盒等10余道工艺流程才能成型。
特点
雾山石刻多采用精细的雕刻工艺表现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制作出砚台、壁画、屏风等系列产品。其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李白故里胜迹图》《饮中八仙图》《李白行吟图》,表现李白诗意和故里山水的“学士砚”“龙须砚”“李白诗意镇纸”等。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其工艺精美、细腻,通过对平、浮、圆、镂、线等手法的有机运用,采用严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出纯真与厚重之美,在传统雕刻工艺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