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派古琴
这里是四川,在这里寻美—蜀派古琴
会飞的小猪
2020-01-30
0
地区:四川 成都 青羊区类型:民俗

小编今天带大家走进四川,用声音聆听不一样的四川,感受四川不一样的美,了解悠远的古蜀文化,带你穿越千年,倾听宁静时光!

蜀派古琴

蜀派古琴

蜀派亦称川派,泛川派。形成时期为清代。创始人为著名琴家张合修(孔山)。为中国近代古琴演奏九大派别之一,此琴派的主要艺术风格为躁急奔放、气势宏伟。其代表作为《天闻阁琴谱》。张合修(孔山)、唐彝铭与叶介福于光绪年间一同修编《天闻阁琴谱》。川派古琴主要流行于成都及其周边区域,最早的资料记载于春秋战国后期,司马迁《史记•乐书》载孔子曰:唯丘闻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话中的苌弘,可以算是蜀乐的最早的祖先。蜀派琴人,据历史记载,远有司马相如、扬雄、李白、苏轼父子;近有张孔山、顾玉成、喻绍泽等,名家辈出。川派琴曲,最负盛名者当有《高山》、《流水》。清代青城山道士、川派古琴艺术宗师张孔山,在《流水》的原谱上再创作的“七十二滚拂”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乃至人类声音的经典之一。这些历史,让川派古琴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中一个最大、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有人甚至将蜀派古琴发源地成都誉为中国的“琴都”。

源流及发展

川派古琴艺术自正史起在四川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说3000多年)。中国琴史公认古琴的始祖伏羲乃今四川阆中人氏,“往来阆中与都广之间(都广即广都,即今成都双流)”。他倡导伐木斫琴,以琴德育民治国。正史《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孔子问乐苌弘,苌弘为孔子之师,苌弘乃四川资中人氏。今四川绵阳、资阳东汉墓中,出土不少陪葬的抚琴俑;在四川雅安汉代高颐阙上也刻有“师旷鼓琴图”,而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上,有不少弹琴鼓瑟的场面。可见,四川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在四川人的文化生活中比较常见,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琴音乐本质上是文人音乐,文风盛则琴乐兴,蜀中古琴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流派,是以文化的繁荣为基础的。四川的琴人往往与文人分不开。西汉司马相如不仅是才华出众的辞赋家,也是技艺高超的琴家,他以琴曲《凤求凰》为媒,与卓文君喜结良缘。在他的《美人赋》中提到了《幽兰》、《白雪》等琴曲。东汉思想家扬雄,四川郫县人,对音乐和琴学颇有研究,撰有琴学专著《琴清英》。至唐代,诗仙李白琴、棋、诗、画俱全,关于琴的诗就有四十多首,他还为多首琴曲填写歌词,流传至今,如《雉朝飞》、《双燕离》、《幽涧泉》等。诗人陈子昂亦爱琴,常借琴寓人,以人明志。历史上,四川民间和寺院中还有一批琴艺高超的琴家,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了他们活动的身影。

川派古琴艺术经过千年积累,真正成为琴坛的一个流派,这其中青城山道士张孔山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孔山生活在清咸丰年间,本是浙江人,他少学音律,出家当道士,云游四方。在青城山中皇观留驻后,对蜀中古琴情有独钟,四处寻访琴人,切磋交流,与当地琴家杨紫东、钱绶詹等交情很深,深刻领会蜀琴风韵。1876年,他与弟子叶介福一起,将唐彝铭搜集的几百首琴曲进行改编、审定,编著了明清以来收录琴曲最多的《天闻阁琴谱》,其中《高山》、《流水》、《潇湘夜雨》、《平沙落雁》、《孔子读易》、《化蝶》、《醉渔唱晚》、《渔樵问答》八首琴曲是由张孔山亲自整理,与其它谱本有较大区别,加深了琴曲的审美意味,被认为是川派的代表曲目。特别是张孔山的《流水》,运用了独特的演奏技法,创造了“七十二滚拂”,写景写情都非常有特色,成为后人学习的首选谱本。

《保宁府志序》记载,“夫阆中渝水为华胥之渊,伏羲所都。”《琴书大全》记“伏羲作三十五弦之瑟,又斫桐为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其乐曰立基,曲曰架辩。”这是关于四川古琴最早的资料。隋唐时期有隋炀帝的儿子杨秀为蜀王来川地斫琴千面散于人间的记载。唐代四川古琴斫制水平精湛。成都雷氏家族斫制的“九霄环佩”现藏于故宫成为国宝。雷俨为唐明皇幸蜀时宫中的琴待招。李白、杜甫、房琯等大批琴家汇集成都,宋代眉山苏氏琴艺、琴学为集大成者,大大丰富了川中琴艺的演奏和琴乐理论。明清时期,川派琴艺渐成体系。1876年,《天闻阁琴谱》问世,川派古琴艺术理论基础形成。张孔山的《流水》等曲的传播,使川派琴艺从理论到曲体成熟得到公认。20世纪90年代后,川派琴艺在成都举办的两次国际琴会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了一批新创琴曲,目前有操琴人300余人。

现代川派古琴琴家很多,《今虞琴刊》载有部分名录,其中顾雋、顾荦、顾梅羹的琴艺源于张孔山嫡传弟子顾玉成,他们将传谱辑为《百瓶斋琴谱》,还在长沙组织了我国最早的“南熏琴社”进行琴事活动,雍叶婉贞、廖文甫、喻绍泽、喻绍唐的琴艺源于张孔山另一嫡传弟子叶介福。四川的琴家还有侯作吾、龙琴舫、裴铁侠等。侯作吾先生是我国第一个将古琴简字谱译成五线谱出版的人,裴铁侠先生著有《沙堰琴编》。

现代四川琴人和社团也很多,比较著名的琴人团体有“东坡诗琴社”、“锦江琴社”、“合真琴社”、“梓又琴馆”等十三个琴社。

“蜀派古琴”的风格特点

唐代琴家赵耶利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吴声,指江南一带的弹琴风格,是非常清婉、绵延叙事的;而蜀声是很豪放的,如激浪奔雷。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次在峨眉山听到一位僧人弹琴,僧人名叫俊,有人叫他广俊。李白听到后写了一首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我们可以看到,“激浪奔雷”与“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风格很吻合。

元代政治家、诗人耶律楚材将他喜欢的琴风比喻为“如蜀声之峻急,快人耳目”,可以看出,从唐代“激浪奔雷”、“如听万壑松”到元代的“蜀声之峻急”,蜀派古琴的风格一直流传了下来。

到了清代的四川青城山道士张孔山,他加工整理的《流水》,也继承了“激浪奔雷”的风格。

所以九嶷派酒的宗师杨时百先生在评价蜀派《流水》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话:“至滚拂起段(‘滚拂’,即蜀派《流水》的特色),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之势,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可见蜀派豪放的风格与“激浪奔雷”是一样的。

上一篇:府河号子

下一篇:天彭牡丹花会

相关内容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传承,也是广为大众所推崇的一种文化...
2020-03-05
槚山皮影戏
槚山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
2021-11-16
麻仁奶糖
麻仁奶糖是湖南长沙的一个特色小吃,原料很丰富,制作工序也很复...
2021-12-29
火宫殿
火宫殿是长沙天心区传承民俗文化得大众场所,有着风味小吃,也有...
2020-03-17
八角溪茶叶
八角溪茶叶是日常中十分常见的风味饮品,也是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
2021-08-24
金汤牛鞭
金汤牛鞭是一道十分鲜美可口的汤汁,也是滋补养颜的佳品名汤,其...
2023-07-07
蚕豆气饭
蚕豆气饭是一道十分爽嫩可口的美味主食,也是值得人品尝的风味名...
2023-04-07
砂仁糕
砂仁糕是糕点中十分稀有的一款美食,也是广为群众所喜爱的佳品名...
2021-09-07
南音说唱
南音说唱是用广州方言进行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流行于珠三角地区...
2020-05-02

热门资讯

九里埂花生 九里埂花生是四川成都市简阳市的一个著名特产,色泽鲜艳,香甜可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有着丰富的营养成...
金龙闹年锣鼓 现在国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的传承,关于中国古典乐器表演,也应该积极宣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成都的特...
成都糖画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距今25000年前就开始出现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古蜀文...
永盛牛灯 川西牛灯,是流传于川西平原民间的民俗表演艺术,付俊桃所属的温江永盛牛灯一支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几百...
九斗碗习俗 四川的美食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除了享誉全球的火锅之外,其实在四川民间,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美食。今天...
金华龙灯 很多朋友都说没有鞭炮声,总觉得年味儿不够浓,少了点什么,但,这不还有美轮美奂的龙灯可以赏嘛,小编这就...
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 中国花茶有自己的制茶之道:“采之唯恐不尽,制之唯恐不精”。 “新津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以其“香气鲜灵持...
闹年锣鼓 从小年开始到元宵节,在彭州大街小巷、乡村院落,都能目睹到一种文化渊源深厚的民间艺术——闹年锣鼓。盆鼓...
蒲砚制作技艺 蒲砚也称“蒲石砚”,自古就是人人知晓的名砚,蒲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繁琐,但是制作成果让人赞叹,
成都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成都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是成都传统医药之一,属于成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同了解这门技...
达摩会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项四川成都的文化民俗——达摩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也是四川成都独有的文...
柏合草编技艺 不起眼的材料,通过一双巧手编织出各式各样得手工艺品,小编今天想要推荐得是柏合草编,实用、美观,很值得...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省传统曲艺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及云、贵部分地区。表演者用四川方...
新津灯迷 新津,山环水蕴,历史悠久,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同时也孕育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优秀民俗...
四川荷叶 四川曲艺,品种多样、各具风采,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项其中的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