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有著名的安塞腰鼓,也有集舞蹈、鼓乐于一体的独特民间鼓舞——蛟龙转鼓,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项艺术~
蛟龙转鼓
观看蛟龙转鼓后曾有人评价:“乾州的蛟龙转鼓就是衍生在三秦大地上艳丽而又奇特的一朵奇葩,表演起来气势磅礴,催人奋进,耐人寻味,具有秦地之雄风,秦人之剽悍,秦韵之风采。”
《梁氏族谱》记载:蛟龙转鼓属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宫廷乐舞。在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青年农民梁思明不堪忍受战争和生活的困苦,只好从老家河南省中州(今固始县)梁家洼村途经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寺移民西部,在乾州(今乾县)王村镇大王村定居,以农为生,耕读传家,后与村邻一杨姓姑娘结为伉俪,繁衍生息,成为该地区第一代世祖。
第七代时出了一个在朝为宦官的梁忠,梁忠在朝51年,学会了朝廷制定的朝贺乐舞。明神宗万历21年(1593年)年逾古稀,便告老还乡,该鼓点被带至民间。因鼓壁周围饰有‘蛟龙’图案,故名蛟龙转鼓。
蛟龙转鼓是集体乐舞艺术,一般由15到50人组成;七锣、七鼓、十四铙钹、二马号。人员也可增至百人。表演时个个头饰金冠,身穿宫廷古装,足蹬黑靴,脸戴面具,雄姿英发,异彩纷呈,鼓队前有指挥者,如同乐队指挥,壮观的场面形成精彩绝伦的综合性乐舞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