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特色,制法独特的油泼箸头面,你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本地屋小编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油泼箸头面
影视作品里表现关中美食,都爱弄一大碗油泼扯面,挑起来宽又长的,沾满辣子看着好看,街上有那种反映民俗的雕塑,就是这副模样蹲在地上端着大碗,一副满足的样子。其实关中人爱吃的面,不只是油泼扯面,最家常的当属棍棍面。
棍棍面好吃又好做,家里来了客人现和面也来得及。棍棍面制作时用温水化开盐和面,水分几次倒入,先拉成面絮,后搓成团。和好的面团醒上1个小时,再揉光,面团按平擀成筷子薄厚,然后用刀切成小条待用。
搓是棍棍面的精华之处,切好的面条小条搓成圆滚滚的棍棍,再将面提起用力抻,随即在案上弹一下,一拉一抻即成,抬手扔入沸水锅内,两滚就出水,这面好吃就在一个“硬”上,千万不能煮过了。棍棍面是现搓出来下锅,饭馆是搓好抹油盘好的,那叫新疆拉条子,这是其区别所在。一碗小拇指头粗细的棍棍面,油泼辣子调的满碗红彤彤,大瓣的蒜摊满桌子,蒜皮随处皆是。
说起棍棍面,我们都俗称搓搓。在城里吃饭,看到“箸头面”的名头觉得新奇,待端上来才知道就是打小就吃的搓搓。“箸头”者,筷子头也,形容棍棍面的粗细宛如筷子。在餐饮业有个习惯,为了简化食客点餐的要求,会创造性的发明一些词汇。西安过去有家面馆的服务员,给后堂报餐的时候会喊“棍大油一个”,这是“棍棍、大碗、油泼”的简称,要是客人点吃扯面,那就是“扯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