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看似是一件高雅艺术,但在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安康市,这项“高雅艺术”,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一起来跟着本地屋小编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吧!
紫阳民间茶道文化
紫阳茶道以传播、弘扬紫阳富硒茶美名为方针,以紫阳文化提高紫阳富硒茶的地位、品位为指导,以紫阳富硒茶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绿色饮品为目的,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独特茶艺流程作为传播基础。紫阳富硒茶茶道以传达礼、洁、雅、利作为基本精神。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多山多水,物产丰富,得名于北宋时道教南派的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相传他曾经逆汉江而上,在紫阳瓮儿山下潜心修道,研究茶艺。2002年,在紫阳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的背景下,紫阳茶叶快速发展,加上历史的沉淀,赋予了紫阳丰富的茶文化,紫阳茶道因此应运而生。
紫阳茶文化的历史
紫阳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那时候的古文献就记载了在“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的紫阳,茶树的栽培已经十分普遍。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紫阳,孕育了紫阳茶文化的雏形。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就在寺院旁开辟茶园,以供饮用之需。这时候,在民间,专门为进贡而修建的茶园也逐渐出现。
南北朝时期,战乱使得大批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促进了山区的开发和茶叶的发展。唐朝可谓太平盛世,在当时流行的贵族茶道和雅士茶道对紫阳茶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紫阳也成为唐代山南茶区的一个重要部分。
北宋时候开始实行“茶马制”,即将内地的茶叶大量输送到边境贸易市场,换取游牧民族的马匹,以缓解军队马匹供给不足的危机,同时削弱游牧民族的战斗力。
明朝时候,朝廷更加重视茶马制。紫阳由于地理位置靠近西北,同时茶叶质量上乘,在“茶马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大大发展了本地的茶叶种植。
清末以及民国初年这一段时期,中国国内动荡不安,大量的商号票号涌入紫阳,通过茶叶生意谋求利润,一时间商号林立、帆影阵阵,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会馆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