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窨院建筑技艺是运城市平陆县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典型的生土建筑,有着千年的建造历史,建造方式也是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手工技艺吧!
地窨院建筑技艺
地窨院建筑技艺是山西省运城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由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逐渐成为分布在晋南、渭北、豫西、陇东等地阳坡台地上的普遍民居院落。窑洞依不同用途分:居住窑、储存窑、牲畜窑、茅厕窑及门洞窑。
特点
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以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平陆县境内居多。
建筑方式
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
1、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底大坑,然后在坑内的四壁凿挖窑洞。为了解决人畜的上下、出入通道,在坑的一侧,挖一条向下的斜坡通道。
2、通道下端临近院处,安装大门。院崖顶四周边沿,砌筑花砖墙,称为拦马墙,夏天可防止地面洪水灌到院内,冬天可挡风雪吹入院内,又为在崖顶劳作的人畜和儿童的安全所设,同时为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院落美观协调。崖顶四周留有空旷的场地,碾压平整,便于排水,维护窑院坚实。场地内既可放置柴草,又可作为夏季碾、打小麦,秋季收获庄稼之用。
价值意义
地窨院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产物,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人称“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研究地窨院建筑技艺及其相关民俗文化,对了解我国悠久的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农耕文化提供了直观的实物形态和生动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