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是一种独具传统的戏曲剧种,也是地方群众所喜爱的民族文化活动,其盛传的年代更是十分的长久,文化的内涵更是十分的丰富,戏曲的唱腔更是十分的精彩,吐字更是十分的清晰,演绎的内容更是十分的精彩和美妙,这样的民俗更是展现了特色的特色,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五音戏的特色风韵吧!
五音戏
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易引起观众共鸣
渊源
秧歌腔是秧歌、花鼓秧歌与山东省章丘历城等地民歌结合的产物,伴奏仅用锣鼓,角色一生一旦,后来逐渐有所增加。有人为其填词或编创故事,使秧歌腔在内容、形式上更加丰富而更具吸引力。
特征
五音戏的唱词极具民间口头文学特点,多使用方言、歇后语、倒装句,语言风格亲切、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词中常使用的方言, 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头午(上午)、晌饭 (午饭)、忙活针线 (忙着做) 、拾拾摄掇的不得安(让人心里不安稳、不踏实)、盘巴起腿来咱拉拉长谈 (跷二郎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