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柳编制作技艺是威海乳山市的一个特色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品种很丰富,制作工艺也很精致,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制作技艺吧!
姜家柳编制作技艺
姜家柳编,以姜家簸箕为代表性作品,主要分布在乳山市簸箕姜家村。据《乳山市志》记载:“明正统八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村民以编制簸箕为业,故得此名,后简称姜家。”以簸箕为主的柳编制作在20世纪以前曾经是簸箕姜家村的支柱产业。
主要工艺
1、浸条
浸水时间视季节而定,夏泡1小时,冬泡2小时。条捞出水后,堆放起来,捂12小时,使表皮所带的水分继续向里滋润。
2、装线
一条梁子,两头有槽口,用力抻直两根经线,固定好线头。上好线以后,按一定的规格,量好条子的长度,把条装在梁子上,用木板压住一边,双脚踩住一边开始拾条。
3、加工
用两根条的一端挑起两经线,使之交叉进行编织。编到簸箕身所需长度时,用线打结固定。来回地编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编织时松紧要一致,这样簸箕底才会平坦,筛选粮食时沙子和粮食才能分开。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均衡。这侧编好以后,再编织“龙骨”的另一侧。同样是走四个整趟、三个半趟。“簸箕坯”编好以后,进行压实整平。
4、整形
把簸箕坏坯的后边和左右两边叠起呈喇叭口状。五、上舌头:用事先准备好的簸箕舌头钻五个孔,用皮革固定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