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是威海市文登区的一个特色面食,用面粉和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制作,纯手工制作,造型美观,展现了当地人的心灵手巧,造型种类也很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面食吧!
胶东花饽饽
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主要分威海大花饽饽,烟台盘饽饽。
特点
胶东花饽饽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
制作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登花饽饽讲究纯天然手工制造,原料全部采用优质面粉和新鲜的瓜果蔬菜,无任何添加色素,融合了粮食瓜果蔬菜的营养,营养价值极高,老少皆宜。
要想花饽饽好吃,在选料上,要选择优质小苗磨成面粉,和面时加适量牛奶、鸡蛋和白糖,然后反复揉。在众多步骤当中最重要的当属加入的“引子”和揉面的过程。从和面、计量、揉面、制作,再到蒸制,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做出来的花饽饽就会口感不佳。花饽饽的制作各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是和面和整形。有的花饽饽造型讲究,和面就要硬一点。有的花饽饽则可以软一点。而且和面的程度要达到手光、面光、盆光。 “守面”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肩膀、手臂和手腕协调用力,均匀地揉。面“守”得越好,蒸出来的花饽饽就越筋道、越好吃。
节日习俗
为使正月里不用再做主食,在每年春节前几天,胶东地区很多家庭都会准备花饽饽,同时要做四个“圣虫”、八个大枣饽饽等。大枣饽饽等用来供奉先人;“圣虫”则放在馒头缸里,可保当年丰收,不会断粮,表达民众向往生活富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