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二夹弦是一种地方的戏曲剧种,也是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它的传承更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此种音乐的盛行更是独具地方的传统文化,演绎的内容更是十分的精彩,唱腔更是十分的别致,且这样的音乐更是值得欣赏和传承的,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山东二夹弦的特色之处吧!
山东二夹弦
两夹弦,也有群众称它为“大五音”。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
渊源
白殿玉在花鼓丁香的基础上,编词清唱,并根据词意,突破原始腔调的节奏规范,融入其他姊妹艺术的唱腔,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白殿玉在引马集收了三个乞讨人为徒弟,他们是莘县的李季安、东平的戚成兴和济宁的梅福成。
艺术
两夹弦的基本唱腔为大板、二板。另外还有三板、北词、娃娃、山坡羊、捻子、赞子、砍头橛、栽板、哭迷子等腔调。伴奏乐器,以四胡和柳叶琴为主,辅以二胡、板胡、三弦、横笛等。打击乐器与京剧相同。在唱法上,除老生受高调梆子影响用“二本腔”(假声)外,小生、旦、丑、净均以真声为主,尾声翻高用假声,保持了传统的演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