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非遗艺术品当中,湟中农民画独树一帜,成为青海地区集唐卡、民间刺绣、剪纸等艺术为一体的又一宝贵民间艺术。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这一幅幅的杰作感到兴奋。湟中农民画的构图非常饱满,色彩十分鲜亮,线条流畅、描绘工细,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主要继承了“唐卡”的艺术特色,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色彩浓重、对比强烈。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农民画,是我国绘画艺术长廊里一支鲜艳的民间艺术奇葩。我们可以从那绚丽的画面上,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体察今日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现农民的审美情趣……这些令人感动的生活画卷,包含了农民们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以及对新生活的努力追求和对未来的梦想。
农民画是根据绘画时间、难度、创意、面积来定价的,韩老师的画一幅卖到几千到几万不等。不过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价格,老外也是非常喜欢,抢着购买。更是有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求画,一次十几幅几十幅的买。
而成长于青海河湟谷地的湟中农民画,就是绽放在黄土地上的绚丽山花。
曾长久地凝视先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虔诚地揣摩其中的真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为湟中民间绘画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湟中农民画,不能不与古老的寺院联系起来。早在清末时期,围绕着塔尔寺的周边,活跃着大批的民间艺人,他们常被寺院请去雕梁画柱、泥塑彩绘、修复壁画、修葺寺院;以及在周边的山岩上镂刻石窟岩画等。当时的民间建筑对漆画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大户人家经常将艺人们请到家里,漆画箱柜、寿材。在此基础上,民间艺人们以拜师学艺的形式,将民间绘画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在湟中的小南川片兴起了一股民间绘画热潮,那时,许多人都去争做一个手艺人。1974年,湟中县土门关乡青峰村自发兴起了农民美术夜校,这是有史以来湟中民间绘画艺人首次自发组织较规范的民间教学活动,为湟中民间绘画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慢慢地,“青峰村农民画”在湟中周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湟中民间绘画分类主要有湟中农民画、建筑壁画、民间漆画三种。湟中农民画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画种,它继承了民间壁画、漆画的基本画法,同时吸收了唐卡、皮影、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的营养,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容主要表现山村、田野,以及农民自己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1983年3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青海湟中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展》,开创了建国以来青海民间艺术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的历史。接着,由湟中农民创作的大量作品在全国民间绘画展上参展并获奖,许多作品被介绍到国外并被国外的美术馆收藏;甚至有些农民画家被国外的文化机构邀请,出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湟中农民画从自发形成、普及、发展至今天,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了,如今已形成了上百人的创作队伍,先后创作了两千余件作品。有的作品以藏族“唐卡”的装饰风格见长;有的以刺绣剪纸的夸张变形见长;有的以漆画的色彩艳丽见长。1988年文化部授予湟中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画乡”。
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几乎所有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出成果的非遗一样,面临失传的问题。农民画非一日之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是很难学到精髓的。所以在她办培训班的过程中就发现,来报名学习的都以老年人居多。即便是有一些年轻人报名,大多也到了三十岁左右,湟中农民画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上一篇:塔尔寺花架音乐
下一篇: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