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有点陌生了,在早几十年前的没有电影的时代,牛皮灯影子是北方人民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文娱活动。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来自宁夏银川的皮影戏——贺兰皮影。
贺兰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它起源于中国的西汉时期的陕西,在唐宋时期在河南成熟,在清代在河北繁荣。 影子木偶是用皮革制成的。 为了牢固和透明,牛皮和驴皮是优选的。 着色时,主要使用五种纯色透明颜料:红色,黄色,青色,绿色和黑色。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射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瑰丽且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
皮影戏的道具造型生动而逼真,夸张而幽默,淳朴而粗犷,细腻而浪漫。脸谱与服饰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通体透剔而四肢灵活,充分借鉴了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剪纸艺术的精华。人物身高不超过一尺,通常采用侧身五分脸,线条细腻而流畅。头发、胡须采用山羊毛为材料,不柔不僵。男女角色脚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表演时静动分明。整体造型以墨绿、暗红为主色调,显得古朴而典雅。
皮影戏演法上通过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表现。
贺兰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交通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历史和文化鲜为人知。民间曾流传:“常信堡的秧歌绕牌灯,丁义堡的庙会跳大神,洪广营的龙灯年年有,于祥营的灯影子不离门。”
贺兰皮影戏在继承陕西皮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贺兰皮影戏的唱腔既有陕西“俗曲道情”和“西府秦腔”的继承,又有对宁夏山花儿、时令小调的广泛吸收。唱腔在保留了陕西西路唱腔特点的同时,将唱腔“板路”中的苦音更深度化,转音更有层次。“彩腔”中的“分慢板腔”借助嗓口气流涌退,收放自如。演唱时大胆使用甩腔、帮腔、帮唱、唱腔等演唱方式,喧染了舞台气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
现搜集的演出道具近300件,包括头楂、身架、车马、宫殿、桌椅、书架等;主要演出剧目30余部,宁夏张派皮影戏的第三代传人张进绪在世时能完整演唱的剧目有《武松打虎》《三战吕布》《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赤胆忠心》《包公案》等。
贺兰影子皮影作为宁夏影子木偶的缩影,具有内容丰富,特征明显的特点。 它在中国皮影戏领域的发展史上已成为独特,并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 贺兰影子皮影的发现,抢救和保护,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当地的民间文化,而且在研究宁夏民俗民俗和民歌,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促进精神文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