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租稻产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四河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名贵水稻,曾是清光绪年间专供皇帝膳用的御用贡米,其特点是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
桓仁京租大米
桓仁京租大米,产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桓仁县桓仁镇、雅河镇、普乐堡镇、古城镇。地理坐标为:东京124°27′—125°40′,北纬40°54′—41°32′。证书持有人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5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桓仁京租大米外在感官:腹白较少,蒸煮时有光泽,纵向伸展好,米饭松软有韧性,口感好。
内在品质指标: 桓仁京租大米理化指标为:蛋白质含量5~13克/100克,直链淀粉含量17~21克/100克,胶稠度≥60毫米,硒含量≥0.025毫克/千克。桓仁京租大米有人体必需的尼克酸等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铁。
历史渊源
清朝同治皇帝品尝桓仁稻米后御封"十里香",并根据两个种植水稻的稻农的姓氏命名为"金珠稻"。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朝政府御赐这种水稻为"京租",它是清光绪年间专供皇帝膳用的米品。 据《桓仁县志》(1877-1985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记载,"县内水稻种植始于光绪元年(1875年),当时只有少量种植。品种单一,仅有大黄毛子、京租。曾是清皇室贡米基地,因此,桓仁大米又有"京租米"、"贡米"之称。"
1949年以后,桓仁大米被国家指定为招待高级外宾专用米,桓仁县被国家列为名贵水稻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桓仁县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种子资源库引回100克京租稻种植。
2010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经过4年6代的株系循环提纯选优,使京租稻的品质、品性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2013年,京租稻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辽宁桓仁京租稻生产系统"成为辽宁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4年,桓仁县政府为纪念朝廷御赐"京租"和"官地"一百四十周年,根据民间意愿,将每年的八月二十二日确定为"京租文化节",并立"官地"碑,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