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宝珍饺子馆位于新民胡同6号,营业面积200平方米,是以经营精制水饺为主的回族风味餐馆,因创始人姓回名宝珍,所以群众习惯地把它称之为回宝珍饺子馆。(资料来源于南关区地名志)
回宝珍饺子
《长春文史资料》9(一九八五年九月)刊载有《回宝珍饺子》(回宝珍口述、杨峰整理)一文,读来深感是一篇难得的长春老买卖经。回宝珍1897年出生在河北省青县新集,有兄妹五人。1907年回宝珍父亲为了摆脱贫困决定闯关东。回宝珍从11岁到23岁在东北不少地方谋生,吃了不少苦。23岁时候回宝珍去了哈尔滨,和5个人合伙开了一家饺子馆并不景气,后来请来了调馅师傅生意好起来了,回宝珍也学会了师傅的调馅手艺。25岁时回宝珍回到长春,在新民胡同先后开了两家炒菜馆,并没有做起来。1925年,回宝珍预备开饺子馆时候,把饺子和炒菜做了对比,还考查了长春的所有饺子馆,分析了现有馆子的经营状态,明确了自己的经营方式。针对吃饺子的人多是农民、小市民、小商贩和工人的特点,加大定量,严格按照调馅配方制作饺子。回宝珍饺子最初叫“回记饺子馆”,顾客吃好了就叫成了“回宝珍饺子”。后来又扩大门面,同时可以容纳七八十人吃饺子,一天卖300多斤面。
回宝珍的买卖经就是小本经营货真价实五条规矩。一是要做到货真,就是保证质量。原料质量保持不变,面肉菜调料定量比例不变。二是薄利多销。回宝珍在一开业就把10斤面出600个饺子压缩到530个,把一般毛利从35%压缩到30%。不分淡旺季,保证质量20年不变。三是用人少而精。年老的不用,体弱的不用,女的不用。一天卖300多斤面的饺子,人员最多也只有11人。四是礼貌待客。回宝珍饺子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不收小费,在当时的长春也是独一无二的。五是搞好卫生。和别的饭馆子敞开厨房不同,把厨房门关的严严的就是为了搞好卫生。坚决不卖腐肉和烂菜。这五条规矩,回宝珍坚持始终,饺子个头大、馅的味道好,风味独特,成为长春著名小吃美食,远近闻名。
2016年12月27日“南关民生”微信公号刊出帖子《【百年南关】品味南关老字号—回宝珍饺子馆》,此帖在“新民胡同的孩子们”群里分享后,引来热议。群友“进军”回忆道我印象中,在后厨是用敞口矮缸盛馅,用铁锨杆粗的专用棒子来搅拌的。我清楚的记得,家父在聊天时,也动手搅拌,立刻被回大爷制止住了,因为家父是左撇子,搅拌的方向不对了,我因此印象深刻。是我第一次知道,拌馅儿要一个方向,否则馅儿‘泄汤’。 面案在东面,西边是店面区。那个回大爷,比我父亲年龄相仿,小时候,哥俩爱喝酒,多数在店里,我陪吃,所以记忆深刻。偶尔在我家,我也去过他家的,在长通路回民区。我家有过家父和当年店里员工回大爷在店里的合影照。那些老员工的家里可能保留的。
“健康人生”回忆道,回宝珍门稍靠西点中间是餐厅面案在东侧包饺子煮饺子,煮饺子,在那个靠南侧的外边儿,就一个一小条小走廊煮饺子。正对着我家窗户后来老张家搬走啦,整个儿的东边那个房间就都给回宝珍饺子馆儿了。
回宝珍饺子是新民胡同的经典老味道,滋味醇厚回味悠长,记忆满满温馨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