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堪舆文化是赣州市兴国县的一个特色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是客家传统的民间习俗,有着很多的文化活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传统文化吧!
三僚堪舆文化
三僚,古称寮溪,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的一个行政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渊源
三僚风水之文化起源于风水祖师杨筠松。相传,杨筠松晚年,正值黄巢大乱,为避战乱,偷携宫廷堪舆秘籍,带着曾文辿、廖瑀两个徒弟,四处物色安身之处,以便将扶危济困的风水奇术传承下去。当师徒三人经过寮溪时,杨筠松环视四周,眼前不禁为之一亮,此地群山环抱,水口密闭,明堂开阔,正是风水术士理想的安居之所。他指点弟子说:这里山环水抱,天圆地方,村前有罗经吸石,村后有包裹随身,天生一个罗经形状,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安居于此,子孙世代必挟罗盘包裹行术天下。”
杨筠松和曾文辿、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各搭茅棚住下,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从此,杨筠松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三僚则因了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
基本内容
堪舆学俗称风水地理,它是古老“易经”中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支派,集中反映了客家民系的一种文化信仰和人居生存环境、丧葬习俗。在堪舆学家看来,人一生的吉凶福祸、平安康健,子孙后代的繁衍兴旺,都可以通过阴居、阳宅环境的调整、构建来加以培育或改变,趋利除弊。如勘测、或改变房屋、墓地的朝向、结构、位置,周边山形水势乃至家中物件的形状、摆设等等。风水地理术士的任务,便是寻找一种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最佳结合点,谓之“点穴”。
客家人大凡建新居或建墓地,都要请风水地理术士来“寻龙觅穴”,尤其是家中出现某种不吉利或不顺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也是寻找高明的风水地理先生前来勘察一番。这其中,既反映出客家先民对山川土地神的一种敬畏、信仰和崇拜,更是对科学的一种探寻、总结。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首先关注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而堪舆学,正是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科学原始、古朴的认识以及通过改善生存环境,达到幸福安康、繁衍子孙后代的美好期盼,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相对固定成形的文化习俗。
从风水术艺来说,集中在三僚及周边的店山、梅窖及宁都的赖村等地,但作为民间信仰和习俗来说,三僚村是客家堪舆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远至港台海外。主要工具为罗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明十三陵和明长城的堪择选址、赣州城的开基择址等等。
基本特征
三僚堪舆文化风水的主要特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与易经研究有密切关系,它以自成体系的堪舆学理论作为依据,而且包含有许多建筑、环境、规划、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科学元素,因而与一般的迷信巫术有明显不同;有独特而显赫的历史地位,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发祥地;绵延不绝,名师辈出,三僚作为一个文化并不发达的偏远山村,竟如此集中的诞生了24为“国师”、72位“明师”,36为钦天监灵台博士,而且千百年流传至今,历史不衰,实为世所罕见;影响范围广,三僚堪舆文化的影响力几乎遍及海内外客家人聚居区域乃至整个汉民族,影响中华民族千余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