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采茶戏是一种从音乐、表演、语言、剧目、到相关习俗都有其独特性的戏剧样式,也是一种盛行已经的民俗文化,采茶戏更是具有浓厚的文化风韵,它的演绎更是十分的精彩,内容的展现更是十分的丰富,且这样的习俗更是一种演绎,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宁都采茶戏的特色所在吧!
宁都采茶戏
宁都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孕育着客家艺术,客家采茶戏吸民间艺术之养料,采中原及其它剧种之所长,经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乃至行当齐全,剧目、音乐丰富的大班,现已列入全国320多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
文化
新中国诞生前称“宁都半班”,建国初期称“宁都地方戏”。1955年4月,江西省文化 局下文,规定全省地方小戏统称“采茶戏”。从此,宁都地方戏改称“宁都采茶戏”,为全国335个独立剧种之一。与赣南采茶戏、东河戏、兴国赣剧(又称“兴国南北词戏”)合称赣州地区四大剧种
曲调
以宫调式为主,主奏乐器勾筒(二胡),定弦2—6,是音乐的主要部分。其中有川调导板、原板、反川调、快川调、川调哭板等板式。“青龙山调”,分上调和下调两种,徵调式,勾筒(二胡)定弦为5—2,有原板、诉板、哭板和散板等。“毛洪记调”,为宫调式,主奏乐器定弦为1—5,有原板、诉板等形式。还有民歌小调,主奏乐器定为6—3,曲调较轻松活泼,幽默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