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民歌是流传于地方的传统民歌,也是一种盛行于民间的特色文化活动,民歌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演绎的内容更是十分的精彩,且展现的民俗更是独具文化的魅力和色彩,歌曲的唱腔更是十分的丰富,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赣南客家民歌的特色之处吧!
赣南客家民歌
作为民众之歌,民众之声,是客家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以自然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由于赣南地处山区,山歌常出现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为求传得远听得清,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
风俗
大量的北方士民定居赣南,特别是唐宋之际大量离井背乡的中原居民的迁入,他们在此开垦荒地,传播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有了飞跃发展。所以赣南民歌不论是行腔还是用语都有明显的客家特点。
特色
在修辞手法上,从诗歌最基本的“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叠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假嗓,包括真假嗓结合唱,主要用于高腔山歌;本嗓,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细嗓,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前两种唱法,歌之头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