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岗傩戏是抚州市崇仁县的一个民间舞蹈,是当地人为了祈福消灾而表演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间舞蹈吧!
尧岗傩戏
崇仁尧岗傩戏是流传于崇仁县相山镇尧岗村的民间舞蹈,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表演,为村民祈福消灾,从清末流传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民俗活动。尧岗傩戏有一套完整的仪式,正月初一上午,八位弟子到宗庙请神下座,由师傅念口诀请下六位大仙,洗尽六位大仙面具后方可着装表演。正月初一在本村挨家挨户表演一天,第二天至正月十四到周边村落表演,十五再在本村表演。十五晚举办请神归位仪式。
历史渊源
据尧岗村民、傩戏艺人陈国贵讲述,清末时期,一位外号“老客”的村民到邻近的王蜂山砍柴,从地下挖出了一个箩筐,装有全套傩戏面具、服饰,还有一本书。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傩戏的舞蹈动作、唱腔和唱词,而且标明此戏源自唐朝。“老客”根据书中介绍,学会了傩戏,并传授村民,尧岗傩戏由此而来。记载傩戏的书,许多尧岗村民均看过,“破四旧”时被焚毁。八十年代中期,村民呼吁重振傩戏,于是请出传人陈国民教授弟子,尧岗傩戏由此传承至今。
舞蹈特色
1、傩仪
1)请神下座。正月初一上八位弟子到宗庙烧香揖拜,师傅念口诀请仙大神坛,给六位大仙(面具)洗脸,再由六位弟子着装、戴面具挨户表演。
2)请神上座。元宵晚,表演完毕后八位弟子回到宗庙,准备肉、蛋、水果等贡品,师傅念口诀请各地神灵赴宴喝粥。喝粥后念口诀送神灵归乡,然后八位弟子到村外敲锣打鼓恭送各种神灵,师傅喊“停锣鼓”,八位弟子不出任何声响再回到宗庙,请六位大仙归回原位。再对来年平安健康、风调雨顺等诸事“跌交”,再燃烛,七天七夜不断烟火。正月十六设宴,请全村,宴席后,燃尽所有鞭炮,傩仪结束。
2、傩戏
共八位弟子,六位弟子分别扮演钟馗、判官、关公、小鬼、社公、社婆,一位弟子收米、油和红包,另一位弟子挑担装财物。
1)挨户表演。正月初一在本村表演,村民燃鞭炮迎送,表演祈福消灾内容。
2)“面里公”全套。包括三个故事,逮小鬼,小鬼偷到钟馗的法器铁链,得逞后被社公作法收服;小鬼偷刀,关公喝醉了,社公为保护关公,用扇子扇走小鬼,并施法护住关公,小鬼欲杀关公,偷其宝剑和刀,虽然得手却无法杀死关公;闹花灯,社公判官在观花灯路上边舞边唱,颇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