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司刀绺巾舞是湘西的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动作协调优美,风格庄严肃穆,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民间舞蹈吧!
花垣司刀绺巾舞
苗族绺巾舞源于苗族古老祭祀活动,后发展为一种娱乐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及周边苗族地区。绺巾舞以手拿的法器(绺巾)而得名,多用于傩愿、接龙、椎牛等祭祀活动之中,跳绺巾舞时,以锣鼓伴奏。
表演形式
跳绺巾舞时,以锣鼓伴奏,苗族巴代身穿红色质袍,左手握绺巾,右手握司刀。其基本动作有:'三拜'、'撒梅花'、'拜五云'、'拜将'、'飞巾'、'扬尘'等,动作柔中有刚,庄重有力。
苗族绺巾舞以巫师的绺巾(又称绺旗)和司刀为道具,在铜锣、鼓、大钹、唢呐等伴奏下起舞,表演者身着红、黑、青、白、花五色巫师袍服,头戴巫冠,一手持司刀,一手握绺巾,随着音乐节奏或进或退、左旋右旋、屈腿直步、躬身举手、转身舞动。
表演者可以一人两人,也可以百人千人排成长队一起跳,随着音乐节奏或进或退、左旋右旋、屈腿直步、躬身举手、转身舞动。每完成一轮上述动作,舞动司刀绺巾一次,动作协调优美,庄重肃穆,古风浓郁。
表演道具
绺巾由12-24条绣花布巾联缀而成,长约40厘米,上带宽3厘米,下端宽7厘米,由一根长30余厘米的木棒穿上作柄。每做完一堂法事,则户主必馈赠一条绺巾。因此,这种法器也是苗巫功果的见证。
特点
苗族巴代身穿红色质袍,左手握绺巾,右手握司刀。随着音乐节奏或进或退、左旋右旋、屈腿直步、躬身举手、转身舞动,动作协调优美,庄重肃穆,古风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