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山歌是娄底市新化县的一个特色民族歌曲,起源于先秦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俗文化,是当地人表达的内心、抒发情感的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族歌曲吧!
新化山歌
新化山歌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经明清传承。新化山歌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富于说唱风味。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低腔)两大类
历史渊源
新化处于古梅山文化核心区域,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
山歌是先民们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与田间地头之中,用来表达、抒发自己内心和传递情感信息的重要手段与精神食粮,这也是新化山歌的雏形。新化山歌是土著巫傩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通过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和发展而形成的。
曲调分类
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类:(1)劳动歌。包括田歌、猎歌、樵歌、渔歌、采茶歌、伐木歌、滩歌、夯歌、号子等。田歌中的数量最多,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2)生活歌。(3)仪式歌。(4)时政歌。(5)情歌。(6)历史传说歌。
在表现形式和行腔特点上,除平腔(包括高腔)外,还有花腔、弹腔、波罗腔、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不管哪种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盘歌、洞庭湖区的荆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在句式结构上,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演唱起来更是趣味无穷。
价值意义
新化山歌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梅山地区的民俗和文化传统,是研究和了解湖湘文化及梅山文化的重要材料 。新化山歌是新化人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中酝酿而来,已融入新化人的骨髓中,保护和利用新化山歌对于新化人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