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花鼓灯是衡阳市衡山县的一个特色表演艺术,起源于明朝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音乐、语言上都有着独特的特色,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表演艺术吧!
衡山花鼓灯
衡山花鼓灯起源于明嘉靖年,形成于清中时期,各种史志均有详细记载,距今已有近200多年。衡山花鼓灯是衡山土生土长的剧种,与衡阳花鼓、长沙花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特点
1.它的舞台语言用的全是衡山地方方言。
2.它的音乐与声腔体系虽然也离不开锣鼓唢呐牌子,川调与丝弦小调这三个组成部份,但衡山花鼓灯更侧重于丝弦小调和打锣腔的运用,如《双采莲》中的曲调“四平腔”、“一塘清水一塘莲”完全是衡山民歌的提炼而形成,《板凳堂子花鼓》中的唱腔“麻雀歌”和伴奏音乐“八码子”是衡山花鼓灯所独有,“衡山三调”、“衡山哀调”腔韵独特,地方色彩更浓;
3.乐器方面,使用的也是衡山土杆子唢呐与本地制作的竹筒胡琴,打锣腔的伴奏方法也独具一格。
4.在表演方面,除湖南花鼓戏里的程式化动作外,更有一些独特的表演形式,如“板凳堂子花鼓”的红绸舞、玩手帕、耍扇子、在板凳上穿梭的杂技动作。再如肖金绶表演的《双采莲》中的皮影木偶动作,赵海溪表演的《龚瞎子缝衣》中的口技,刘春生的《扯竹笋》中的杂耍,康立奇表演的《逃水荒》中的玩明钱,耍调羹、杯子等等,这些绝对也只有衡山花鼓灯才有。
表演形式
衡山花鼓灯的传统剧目有150余曲之多,小型剧目有86曲,中型剧目有28曲,大型剧目19曲,各种剧本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因地制宜,现衡山县专业剧团的舞台语一般采用长沙话,丑行仍以衡山话为主。演出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在“三小”行当中尤以“丑行”为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常宁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