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无核枣是鹤壁市淇县的一个特产水果,当地的种植历史很悠久,曾经是贡品,颜色呈红褐色,肉质厚实细腻,没有内核时它的一大特色,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产水果吧!
淇县无核枣
提到鹤壁特产,可能你马上就会想到无核枣,它是鹤壁三大特产之一。1983年无核枣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软核蜜枣”。无核枣产于鹤壁淇县山丘地区,史料记载,这个枣与淇鲫鱼、缠丝蛋并称“淇河三珍”。
历史传说
关于这个枣,有一个传说,纣王建好鹿台后,在鹿台大宴群臣,席间宫女端上一大盘红枣,大臣们吃过后,都连声夸赞好枣!唯有纣王捂着牙不吱声,沉默了半天,终于感叹道:“好枣是好枣,差点把我的牙给咯掉了,要是没核就好了。”国王是金口玉言呀,谁敢不听,从此以后,鹿台一带的枣就没有核了,就成了无核枣了,并且只在首都朝歌附近才有。
特点
无核枣的果实圆锥形,长2.5-3厘米,单果重5克左右,色泽鲜红,果皮呈红褐色,果肉黄白色,厚实而细腻。 “干帆大枣,脆润核细,味亦甘美,性温,八月曝晒,味最良美,故宜人药。” 这是《本草纲目》对其介绍。其补脾健胃有显著功效。
无核枣适应性强,在干旱土薄的山丘地区,坡上坡下均能正常生长结果,它不仅耐早,也耐贫瘠,它结果早,收益快,寿命长,易管理。一般嫁接幼树2年结果,4年生幼树单株结果4.8公斤,7年生树单株结果12.6公斤,最高单株可达到24公斤。一年栽植,多年受益,故有“铁杆庄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