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滑县的传统,也是滑县的特色。每逢新春,民间都有贴年画的习俗。滑县木版年画变成了滑县历史悠久的年画了,小伙伴们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未被发现的一个新的木版画品种,创立于明朝初期,主要产地集中于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由于对传承人要求严格,几百年来制作技艺均由当地韩姓男子继承。滑县木版画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粗犷夸张,线条刚劲有力,构图对称均衡,颜色艳丽。
特点
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制作工艺相近外,滑县木版画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独树一帜。它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农耕文明时期的民间信仰,自成体系。另外,滑县木版画自古就由一姓独传,这在其他年画产地也是很罕见的。达到六尺长,还有像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像画《天爷》也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很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大多门画大小。
风格
在题材上,滑县木版年画以神像和族谱为主,“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三皇、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千手观音、奉山老奶、太上老君、土地神、雷神、送子观音(送生老奶)、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其构图上采取分层排列,主次分明,其板面复杂而清晰优美。
这些大多是千百年来与中国民间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长期信仰的土生土长的神灵。玉皇体现对天的崇敬,田祖神农氏开辟了农业种植,在以农立国的社会具有崇高的地位,观音则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得到广泛信仰,关帝忠义千秋,后来更与比干组成文武财神踢予人间财富与福荫。它充分体现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再次有《钟馗捉鬼图》类,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此图民间则习惯贴挂在床的里墙,以避鬼邪,祛病镇宅,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
画位于中间,而文字位于画体周围的对联中。对联与画连在一起,形成一体。文字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汉字,多表示对神的崇拜;第二类是满文,因为滑县木版画曾大量销往我国东北;第三类就是至今难以识别、需要进一步去破解的文字。它有一点篆书的味道,与汉字又不大一样,基本呈圆形,酷似花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