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秧歌是张家口蔚县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很丰富,有着很多的剧目,深受群众的喜爱,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戏曲剧种吧!
蔚县秧歌
蔚县秧歌,亦称为蔚州梆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产生于旧时蔚州,流行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和山西省雁北、晋北地区,并远及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旗县。蔚县秧歌的产生年代不详。早期的蔚县秧歌是用“训调”演唱,以“两小”或“三小”戏为主,常在农村的“社火”中演出。代表剧目为《卖豆腐》、《借冠子》等。山西梆子流入河北,蔚州是主要通道之一,因之蔚县秧歌深受其影响,不仅吸收了梆子的袍带大戏,并借鉴了梆子的音乐体制。
风格特点
蔚县秧歌的剧目,约有二百余出,其中有以唱“训调”为主的秧歌剧目,也有以唱“梆子”为主的梆子戏。像《打饼》、《捉虎》等,鲜见于其他剧种。
蔚县秧歌的乐队,文乐有板胡、笛、三弦等,武乐有板鼓、大提锣、铙钹、小锣等。蔚县秧歌的行当,初期由小生、小旦、小丑组成,后受梆子戏影响,行当逐渐齐全。分红、黑、生、旦、丑等行。各行当的唱腔,小生与旦脚可唱【训调】,红唱【训调】较少,黑则不唱【训调】。【梆子腔】类唱腔,除黑有特定唱腔外,其他行当唱腔结构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