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乱弹是邢台市平乡县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戏剧,有着百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年间,表演形式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地方戏剧吧!
平乡乱弹
乱弹是深受平乡县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曾被专家称作戏曲活化石。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乱弹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平乡乱弹属于西路乱弹。明末清初,平乡县东马延村艺人谭文玉走南闯北,学得一身唱功和技巧,在借鉴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东马延乱弹的雏形艺术。到清朝晚期,收谭新民为入室弟子,吴发甲和吴发须为门外弟子。谭新民传谭代禄,谭代禄传谭奉元,延传到民国三十七年,才有第五代谭东玉、谭保群、赵东贵、谭东贵。当时,乱弹班社众多,名伶辈出,极盛一时,东马延乱弹剧团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特点
主要板式有[一鼓头]、[二鼓头]、[慢板]、[流水板]等,偶尔也唱昆腔。其唱词是上下句结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乱弹的伴奏乐器和伴奏特点独具特色,以唢呐为主的吹奏乐伴奏,红火热闹具有民间吹鼓乐风格,音繁节促。
传统文场伴奏乐器为唢呐两支、七孔笛一支和小方笙两把。生角多用唢呐、笙伴奏,旦角多用笛子、笙伴奏,文角多用笛子、笙伴奏,武角多用唢呐、笙伴奏。乱弹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表演古老浑朴、粗犷热烈,注重唱、做、念、打。乱弹表演追求热烈、火爆,泥土气息浓厚,粗犷豪放,具有质朴清新、激越高亢、慷慨奔放的艺术特征。
价值意义
乱弹的音乐采用“纯律”,唱腔与伴奏采用“支声复调”的多声部音乐表现形式,每个声部在整体制约下独自进行,形成独特而微妙的旋律对比效果,这在中国戏曲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研究乱弹对丰富中国多声部音乐理论有着重要的价值。
上一篇:隆尧县泽畔抬阁
下一篇:临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