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皮影影人的创意造型,借鉴庙宇神像,通过扩大头部、眼部,加长上肢,形成独具昌黎民间美术特色的侧面造型和躯干的夸张结构。制作影人的原材料是净膜驴皮,经刮制、压平、阴干后,即可进行雕刻着色,着油后缝连而成。昌黎影人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既新颖别致,又栩栩如生,观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深受世人之钟爱。
昌黎皮影戏
昌黎皮影历史悠久,产生于辽金时代,经元明两代传承发展,至清初基本成熟定型,而逐步遍及永平府(今唐、秦二市大部分地域)各州县,并影响周边地区。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因京城是全国各路皮影艺术比肩展艺之地,故称昌黎皮影为“东路皮影”。随着昌黎人去东北地区的日增,昌黎皮影亦传至东北三省。
以昌黎皮影的艺术特点而言,其既统属于舞台表演艺术门类,而又自成一体,在唱词、唱腔、行当、板式诸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演唱昌黎皮影的舞台为影窗,舞台上的人物是用驴皮刻制的影人,操纵影人的二人称上、下掌线,窗后由演员伴唱。其伴奏乐器为四胡,传统上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昌黎皮影影人的制作,通常须经八道工序,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劳动过程。雕刻者不仅要刀工扎实深厚,还要具有一定的造型技巧及色彩学功底,其作品才能造型优美,雕刻细腻,色彩典雅,新颖别致。昌黎皮影影人大致可分三类,即:表演类、工艺品类和收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