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王庄子昆曲是廊坊霸州市的一个昆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年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表演形式也是很有特色,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昆曲剧种吧!
霸州王庄子昆曲
霸州市王庄子乡地处冀中平原,京、津、保三大城市腹地,在清同治初年,下王庄即组建了业余昆曲子弟会。《渔樵耕读》是昆曲子弟会的昆曲启蒙剧目。早年间,青少年入会,首先要学这出戏。即以此戏之意,取名下王庄耕读会,同时,也有边耕边“读”——农民演唱戏曲之意。
历史发展
昆腔于明万历年间已流传到北方,同治初年,醇亲王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戈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因醇亲王的封地在白洋淀一带,班中艺人多是白洋淀周围几县“地丁”家的子弟。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去世,戏班解散,大部分艺人回到故乡并传授给大批青年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