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青剧是沧州市青县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表演剧目,表演形式也很丰富,通俗易懂,经过时代的传承保留至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表演剧目吧!
青县青剧
“青剧”历史比较悠久,据老人们传说,“在明朝俺们村就有,那时候没有名称,都叫它‘秧歌会’”。
表演形式
青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常用板式包括点板、瓦板、二六板、流水板、哭板等。青剧角色行当齐全,分类清楚,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青剧的表演形式多源于民间舞蹈,表演特点细腻、逼真,具有清新的气息,刚健的气质,真实感人。
剧目内容皆来自民间,通俗易懂,易被观众接受。演员的表演朴素真切,喜、怒、哀、乐皆牵动着观众的心,如《送米》剧中男男母子相见,抱头痛哭,感染得台下观众一片哭声。青剧唱腔悠扬、婉转,或柔情似水,或荡气回肠,使得许多人喜爱并传唱。代表性剧目有《送米》、《赶脚》、《借妻》、《套郎》、《老周打架》、《瞧亲家》、《裁裤子》、《背凳子》等二十多出。青剧伴奏的主要乐器有鼓、笙、笛、四弦、二胡、镲、锣等。
特点
青剧内容丰富,旋律优美动听及传承历史,在其它地区是罕见的,是沧州一带,特别是青县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民间文化的一枝奇葩。中蔡庄青剧兴盛时期,运河东岸村民常常隔河伏堤听唱;剧团每到一处演出,观众往往围得水泄不通,听罢仍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