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歌诗是沧州市河间的一个独居特色的文学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经典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文学代表吧!
河间歌诗
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河北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河间歌诗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
历史渊源
《诗经》十五国风是先秦口头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初传《诗》多家,鲁、齐、韩三家《诗》失传,只有《毛诗》一家传下来。毛诗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传于世间,其发祥地就在今河北省河间市。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家经典多遭焚毁,荀子的弟子毛亨来到河间国武垣县隐居。他在整理古文《诗经》的基础上,开始作《诗经诂训传》。在《诗经》传播的同时,河间出现了歌诗。“河间歌诗”起源于汉代,历代相习,河间还流传着用古韵吟唱的《诗经》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
表现形式
1、歌诗的出现和流传。
2、在《诗经》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说和一些村名,形成地名文化。
3、元代修建的毛公书院曾培养出不少人才,留下了与《诗经》相关的历代诗、文、颂、联及碑刻。
4、在当地形成了爱诗、写诗、研究诗的悠久传统和浓厚文化氛围,出现了诗人群体。
演唱方式
河间歌诗吟唱的是中国文学最早的源头性作品《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华夏古风的口头遗留。诗词一般都是可以谱曲演唱的,河间历史上每到清明、重阳及民间庙会、官方仪礼,都有行唱的习惯,因此如今流行河间的曲艺、地方戏曲的一些行腔调式,在一定程度上受河间歌诗的影响,如起源于河间的西河大鼓,据分析跟河间歌诗的调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