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古乐是保定市易县得一个古典音乐,起源于明朝年间,有着百年得历史,有着独特得古典风格,具有很高得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古典音乐吧!
燕子古乐
燕子古乐发源于燕下都遗址——易县高陌乡燕子村,传说是燕太子丹出生的地方。燕子古乐大约产生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燕子村有一座观音禅寺塔,据现存的残碑记载,该塔建于辽代,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重修。据传,明正德年间,一位来自外地的和尚担任观音禅寺重修的监工,寺庙修缮完成后,他将三套古乐曲传授给村民作为纪念,并留下古乐谱一本。
表演形式
燕子古乐由云锣、笛、笙、管等文场乐器和鼓、镲、铙、板等武场乐器组成乐队演奏,音韵悠远古朴,原汁原味地保持了古曲的风格。
特点
燕子古乐与汉代鼓吹乐一脉相承,其曲名可从唐诗、宋词、元曲的曲牌中找到踪迹。燕子村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传承几百年的云锣和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手抄的古乐谱。古乐谱共收录曲目100余首,包括《麻义郎》、《挑袍》、《乐章▪花园》等三个套曲和几十首散曲。
价值意义
燕子古乐历史深远,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燕文明的代表和传承。中央民族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委张振涛教授等音乐专家、学者都对燕子古乐进行过深入的考察、研究,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