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后土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带有独特的文化色彩,更是一种风格独特的乡村名俗,后土祭祀活动的历史悠久,内涵厚重,更是化历史遗存的珍贵实物见证,且厚涂的文化更具有浓郁的底蕴和极其深厚的潜质,内涵也是十分丰富,下面就由本地屋的小编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后土文化的风采吧!
易县后土文化
“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后土明代碑记载: “轩辕扫地之处”;都充分说明万荣县汾阴脽上的“扫地坛”在历史上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祭祀场地,中华民族的祭祀活动就从这儿开始。
特色
设在秋风楼下。坛高3.65米,长16.35米,宽17.35米。坛门正面的上方,锈有“扫地坛”砖雕匾额一块,成为这一重要之文化历史遗迹的珍贵证物,身旁的明代碑记:“轩辕扫地之处”更加说明了“扫地坛”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祭祀后土活动的重要意义
意义
祭祀活动源于先民氏族和部落崇拜,对于后土的祭祀,从黄帝将汾阴确定为祭祀后土的场所后,尧舜之际,就有八大官员专管在扫地坛祭祀后土。夏商周帝王每年到扫地坛举行一次祭祀后土的仪式,从汉武帝刘彻文鼎四年巡幸汾阴,亲祭后土,直到明成祖棣永乐十九年在北京建“社稷坛”取代汾阴后土祠和“扫地坛”期间,共有历朝皇帝二十四次亲登扫地坛祭祀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