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洛音乐会是保定市涞水县的一个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演奏形式也是很齐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表演形式吧!
高洛音乐会
高洛音乐会是流传行河北省涞水县义安镇南高洛村和北高洛村的一种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属于冀中笙管乐范畴,是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地方民间器乐演奏花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 其中尤以“南高洛音乐会”(简称“南乐会”)名播四方。南高洛音乐会,亦称后山古乐会,属于河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重点项目后山文化的一部分。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发展
南高洛音乐是这种音乐的代表,绝无仅有,独此一家。南高洛古乐实际上继承了中国音乐最古老、最传统的演奏形式。它始于汉代宫廷鼓吹乐种,保留的演奏形式最全,填补了中国音乐史的空白。
“涞水高洛音乐”是一个传承很久的民间乐种。高洛音乐会有一条“不准增加新曲目,不准增加乐器种类,不准改变演奏方式,严格按老艺人传下来的规矩进行演奏(表演),不准走样”的会规,因此,尽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高洛音乐会仍保留着“奏、打、舞、唱”的遗风。
演奏形式
高洛音乐会的主要乐器有大管、唢呐、笙、笛子、喇叭号、大鼓、二鼓、大锣、底胡、板胡、堂鼓、盆鼓、铙、镲等十几个种类。演奏时,由大管领奏,打击乐配音,一般使用4度和弦和8度和弦。乐谱原来使用古老的工尺谱,后来改用简谱。演奏形式上原来多以大齐奏单一旋律为主,后来逐步掌握了多声部转调乐曲的演奏。
南高洛音乐会分文、武两坛。文坛负责唱、诵、念、宣卷、统表等事宜,武坛是吹打演奏。演奏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笙、管、笛、锣为主的乐器演奏;二是以木鱼、磬、碰钟、云锣、铙、钹、鼓板为主的“法器”演奏。据当地老艺人回忆,音乐会鼎盛时,乐手多达300人,每器都有10人以上操奏,奏、打、唱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