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头庆云高跷老会是天津市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有着百年的历史,表演内容也很丰富,规模很丰富,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民俗吧!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成立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53年),原名堤头盛兴京秧歌老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特点
早先老会设在堤头村清善堂公所内,与堤头宝郡水会相邻。堤头庆云高跷属于文高跷范畴,扮相身段均借鉴京剧表演模式,由16名演员组成核心人物,剧目多以水泊梁山为题材,以“忠、孝、仁、义,渔、樵、耕、读”为表演的中心内容,锣鼓和节奏别具一格,并伴有曲牌唱段,特别是庆云高跷的腿子做工考究,雕刻细腻逼真,非常适合文高跷表演。
主要规模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出全会时可多达150余人,包括茶炊子、圆笼、六角盒、衣饰箱等,后有一人持伞盖,左右有门旗、高照、软对、硬对、灯牌等随会行走。高跷队伍由引锣和令旗指挥,踩锣鼓点儿引队前行,督旗紧跟其后,场面宏大、壮观,具有浓郁的天津民俗和传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