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为主,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也使得侗族人民研制出了各种与大米息息相关的传统侗族美食,今天酒喝大家一起聊聊侗族的腌酸菜!
侗族饮食习惯
侗族的酸有两种吃法,生吃和熟吃。几乎都是生吃,想吃时从酸坛里夹出来即吃,又咸又鲜,味道浓烈。如果觉得太大块吃起来有失斯文,可用专用的剪刀代替菜刀把食物剪成小块。
侗族人吃酸历史悠久,有“侗不离酸”和“无菜不酸和无酸不菜”的说法。这主要是长期以来,侗族人大多身居深山里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物质比较匮乏,种植的蔬菜、养的猪牛等主要是自己食用,由于这些食品容易腐烂变质,便用腌酸的方法作长期保存。特别是那些荤酸平日是不大食用的,大多留作用来待客送礼,这里的红白喜事、敬神祭祖也少不了酸菜。
加上广西侗族居住的桂北山区气温低的日子长,只能种糯稻,糯米饭不易消化,于是以酸佐食,可增进消化,又可提神,有利身体健康。虽然现在与外界沟通多了,日子也好过了,但侗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使得他们对酸还是情有独钟。
侗族腌酸制品
侗族的腌酸制品中有代表性的腌鱼和腌肉。腌鱼时将鱼剖开,去内脏,抹上一层食盐,渍过三四天,用糯米饭,辣椒粉,姜末、花椒、蒜泥、料酒、食碱加水拌成糟料,填充鱼腹,然后一层鱼、一层糟料,堆放在腌桶内,上盖芭蕉叶或棕叶,四周用禾草密封,剩余的糟料装袋亦压在上面,桶上灌以清水,使之隔绝空气。一般40天以后即可食。腌制时间越长,味道也越好。经腌制鱼肉中的细菌已被杀灭,故取出即可食。腌鱼肉质红润松软,味道卤酸香,腌酸肉的制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