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鸣岩花儿会,是甘肃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历史渊源
松鸣岩花儿会起源于每年“四月八”(实指农历四月二十八,会期为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举行的佛教龙华大会。因此,也称“四月八花儿会”“龙华歌会”。明代《河州志》写道:“松鸣岩灵湫,州南百里,花草芬芳,有泉号灵湫,岁旱祷雨辄应。”松鸣岩的寺庙建筑是相当宏伟的,当地老人曾见到洪武年号的石碑。《和政县志》记有:“创始于1465年-1487年(明朝成化年间),有玉皇阁、菩萨大殿、圣母宫、西方顶、南无台,各栋宇然,皆在石岩之上,岩北有土坡一支,都岗寺在焉……每年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开龙华大会,朝拜者累千巨万,香火甚盛”。清朝进士张和作的《松岩叠萃》为:“叠嶂层峦看不明,/万松积翠锁峥嵘,/楼台偶露林间影,/风雨时听树杪声,/羌笛遥传边故曲,/雪山寒接暮云横,/登临应有孙登啸,/半岭斜阳鸾风鸣。诗句。可见当时松鸣岩龙华会和花儿会的盛况,这也是花儿会见诸于文、字的较早记载。
活动地点
松鸣岩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城南23公里的吊滩乡小峡风景区之中,景
区由西方顶、南天台、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是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这里四峰并峙,古松参天,野牡丹开满山坡,是历代殿宇楼阁、亭榭飞桥荟集之地。据记载,早在元代,就有人在这里开窟塑像,修行隐居。公元1465年—1487年(明代成化年间),在这里先后修建了玉皇阁、菩萨殿、圣母宫、独岗寺等殿宇,凿通了登山石阶和接峰天梯。这些殿宇大多建在三峰的悬崖峭壁之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十分险要壮观。
相关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松鸣岩山青水秀、河滩也开满多姿的牡丹。在明成化元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和政县吊滩乡有位猎人经过这里,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在河边洗浴、唱歌,歌声象流淌的河水,婉转甜美,也象雄伟的山峰高耸云端。猎人被歌声迷住了,他就躲在树林中悄悄地学,并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姑娘听见有人,急忙披衣向山上跑去,猎人也紧跟在后面,到山坡树林时,姑娘不见了,正当猎人失望的回头时,忽从山腰传来姑娘的歌声,猎人转身上山,赶到山腰,歌声又从山顶飘来,猎人又翻越山岭,攀登到山顶,歌声未绝,但不见姑娘的影子。这时从山下、山腰、东山、西顶等各处都响起了姑娘的歌声,猎人依歌而行,四处寻找,但再也没有见到姑娘,直到天晚时,唱着学下的歌回到了村庄。猎人把感人的奇遇告诉给乡亲们,把学到的歌教唱给众人。大家都认为是天仙女下凡传歌,就在松鸣岩修起了菩萨大殿,每年在猎人遇仙的日子,来到菩萨大殿下面的山坡上,演唱仙女传下的歌以作纪念,把松鸣岩也叫成了“唱山”,并把农历四月廿六日至廿八日 (俗称四月八)定为“龙华歌会”。群众中一直流传着“松鸣岩的神仙爱唱歌,端爱听人们的牡丹”的说法。因这里野牡丹很多,人们把唱花儿也有叫“唱牡丹”的。形成了“到松鸣岩可以不烧:香瞌头,但一定要漫花儿”的习俗。人们想用花儿敬仙女,以讨得仙女的喜欢,从而达到仙女保佑的目的。
节日内容
耸立在临夏州和政县陡石关口的松鸣岩花儿会,是河州花儿的传统会场。松鸣岩花儿会,有独唱、对唱、齐唱、咪咪独奏等演唱形式,并有自制的四弦子、咪咪等乐器伴奏,其内容有对新生活的赞美,有对生产劳动的颂扬,有历史故事,更有那美丽动人的情歌。其演唱曲目繁多,河州花儿的大部分令调,在这里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牡丹令”尤为盛行。届时,临夏、和政、东乡、广河、康乐、卓尼、临洮、夏河等县回、汉、东乡、藏等民族的歌手云集于此,搭起帐篷,昼夜对唱。各民族歌手们聚集在山顶上、树荫下、小河旁、丛林间,引吭高歌,漫出美丽的“花儿”,唱出心中的“少年”,歌声响彻山谷,咪咪声此起彼伏,其情境如痴似醉,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松鸣岩花儿会有持续的历史传承性和博大的开放包容性,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松鸣岩花儿会上,歌手们除了演唱各种河州令外,还有《牡丹令》,演唱地点或在山坡,或在草坪,或在山口,或在林中,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伴奏乐器有咪咪、四弦子、吱呐、二胡。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和政县文化馆获得“松鸣岩花儿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和政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