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是泉州市鲤城区得一个传统制作工艺,起源于新时期时期,有着悠久得历史,品种也很丰富,具有很高得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制作工艺吧!
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泉州竹编是一门传统的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历史悠久,生动有趣的竹编工艺品颇受赞誉和推崇。现如今,泉州现代著名画家李硕卿在传统竹编的基础上改良创立“改良竹编”,成功发展成竹编工艺美术新种类。
特点
泉州竹编技艺历史源远流长。泉州盛产竹材,为泉州竹编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泉州著名艺术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博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传统造型特点,采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织技法,他运用雀目、旋花和绞辫、平顺等编织技法,形成竹编立体编织花形,再配上染红、黑双层颜色加以磨光,突显不同明暗的编织花纹,成功发展为富有精巧雅致、庄重浑厚、新奇古趣艺术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品,被省级艺术部门珍藏,颇受海内外嘉宾高度赞赏和推崇。
历史渊源
泉州竹编源自我国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唐龙纪元年(889年),永春蓬壶、锦斗、东安等地已有竹制家具、农具生产和销售。南安在唐宋时亦有竹、木农具应市。明代何乔远《闽书》载:“福、兴、泉以竹为器。”清光绪年间陈姓竹匠在晋江安海生产竹制新娘轿、佛轿。自清代至民国,泉州各县普遍开设有竹器铺,生产各式各样竹家具和生活用品。
基本内容
泉州竹编是重要的出口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泉州竹编突破“只求实用,不重艺术”的旧传统而获新生。20世纪50年代初,泉州现代著名画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主编的基础上,萃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造型特点,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艺术风格,采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和织的技法,创造性地凸现艺术表现力,把平庸的日用主编扶上艺术殿堂,成功创立“改良竹编”这门新工艺。他运用雀目编织法、旋花编织法和辫形、平顺编织法等各种编织构造形式,系列化地主编立体图案花形,再配上染红、黑双层颜色加以磨光,突显明暗分化的竹编织花纹,成功发展为富有精巧雅致、庄重浓厚、新奇古趣艺术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新种类。
基本特征
目前泉州竹编主要花色品种有瓶、罐、篮、盒、盘、樽、盂、壁挂屏、花篮、花器、花薰、鸟笼、台灯、落地灯、灯罩、动物等五百多种。工艺品先后在苏联、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展出,长期畅销于国际市场,被文化部命名为“泉州改良竹编”。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良竹编”又创制出高级兽类和人物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泉州竹编的艺术品位,展示出泉州竹编的美好前景,为泉州竹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贡糖
下一篇: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