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流传着一种手艺精湛的埇桥唢呐制作技艺,它一方面传承了先人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埇桥唢呐制作技艺
唢呐,这种最初形成并流传于古代波斯的乐器,数百年来,和皖北大地有着不解的情缘。婚丧嫁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听到它的声唢呐,这种最初形成并流传于古代波斯的乐器,数百年来,和皖北大地有着不解的情缘。婚丧嫁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听到它的声响。
唢呐对于宿州人而言,已不再是普通的吹奏乐器,更像是飘荡在故土里的魂,它勾起无数人的思念和幻想,憧憬与决断。它传递着幸福与无奈;它带来喜,带来悲;它使人笑,也使人哭,静静地述说着宿州百姓生命中的平淡与辉煌。响。唢呐对于宿州人而言,已不再是普通的吹奏乐器,更像是飘荡在故土里的魂,它勾起无数人的思念和幻想,憧憬与决断。它传递着幸福与无奈;它带来喜,带来悲;它使人笑,也使人哭,静静地述说着宿州百姓生命中的平淡与辉煌。
唢呐,又名喇叭,其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宿州与唢呐结缘可上溯到500余年前,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至1521年),唢呐已经在宿州地区北部砀山县广泛流传,天启年间(公元1621至1627年),已普及到宿州东部的灵璧及泗县。
在长期的演奏活动与传承中,宿州民间唢呐艺人形成一些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形式,在吹奏唢呐的过程中适当夹杂一些民间戏法绝活,如吃火、吐彩纸、吹旗杆等绝技表演。同时,在传统唢呐曲牌中融合进一些地方戏曲(如皮影戏、泗州戏等)、民间小调,甚至古典乐曲、流行歌曲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