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社神灯是芜湖市芜湖县的一个传统民间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年间,造型独特,制作方法也是很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民间灯会吧!
八社神灯
八社神灯原系加元村八个社、垾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灯会,由流民玩小龙头讨饭,逐步演变为明代草龙、清代竹龙灯、今天钢筋焊接的龙灯。鼎盛时期始于光绪五年(1879年)。其时,正逢丰收之年,为感谢上苍,庆祝丰年,咸保圩的八社便联合发起组建龙灯会,故名“八社神灯”。
基本内容
八社神灯造型独特,由能工巧匠用竹片、铁丝扎结,外用绸缎或布匹缝制,内装蜡烛,制成龙的形状。龙体分为龙头、36板龙身和龙尾等3个部分,长80余米。
兴灯共有设坛组建、制灯、教灯、出灯、接灯、玩灯、圆灯等7个程序。特别是出灯演出时,灯具精美,服装统一,编排整齐,阵容庞大,场面极为壮观,前有一对高灯分列龙头两侧,后有13盏出子灯相随。龙在锣鼓声中晃头摆尾。起舞时,合着铿锵的锣鼓节奏,形态逼真,意趣盎然。
舞龙阵法新颖别致,花样翻新,有三星高照、金龙抱柱、八方同心、五子登科、年年有余、九九连环等,阵法多达13种。特别是在夜晚表演时,通明透亮的龙体在鞭炮、焰火余光中上下盘旋,蜿蜒起伏,龙与灯交相辉映气势更为恢弘。
主要价值
八社神灯打破姓氏、地域界限和俗规,体现了和谐观念,有利于社会稳定及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八社神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弘扬了传统的民间文化,而且充分展示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突显了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