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民歌是马鞍山当涂县的一个特色民歌表演,语言很丰富,演唱风格也是很特别,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特色民歌表演吧!
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安徽省马鞍山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涂民歌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
语言曲调
当涂民歌多为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虽然是口头相传,但有相当数量的民歌,语言典雅、音韵和谐,有着明显的文人加工的痕迹。同时,当涂方言在各类民歌中也有所体现,正是这些难以听懂的方言强化了民歌的地域特色。
为表情达意,当涂民歌还多用象声词、感叹词做衬垫,一些关键性的名词、形容词也有意重叠,以强化情感。虽然长短不一,但当涂民歌大多有较为完整的结构。生产性民歌,往往会完整地叙述劳动过程,如《掼稻歌》;生活性民歌,情趣高雅,如《山伯访友》《逛庙会》等;抒情性民歌如《当涂好风光》往往从描绘山川河流美景开始,再过渡到对家乡的热爱。
当涂民歌的曲调因歌词的具体内容、题材和体裁的不同而丰富多彩。山歌曲调多高亢、嘹亮、自由;劳动号子往往与劳动节律相吻合,较为欢快和固定,便于协调动作,适合边唱边干;田歌、秧歌类的民歌则节奏舒缓。爱情题材的民歌比较婉转,赞歌类民歌则比较悠长 。
演唱风格
当涂民歌在风格上也因演唱者和演唱场合的不同而各呈异彩。生产类的山歌多为成年男子和妇女在野外高腔演唱,演唱者情感充沛,在高音区往往有自由延长音,多是一唱众和,一唱三叹,这与农民热情、奔放的情感和性格相吻合;《放牛歌》《采茶歌》等山歌,多用平腔,虽有固定旋律,但受演唱者的情绪和智慧等因素的影响,或明快,或舒缓,固定的旋律也会因此而改变。
生活类民歌多在闲暇或重要节庆日时,在场地或室内演唱,音量较小,一唱一和,相互间逗趣,较为俏皮,演唱者多为女性,她们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丰收的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歌类民歌,因内容上的差异,或奔放、或浪漫、或含蓄、或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