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戏(拉魂腔)是毫州市涡阳县的一个传统经典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唱腔很优美,有着丰富的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快跟本地屋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传统经典戏剧吧!
泗州戏(拉魂腔)
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据1953年统计,泗州戏的传统剧目有300多出。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历史发展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为泗州戏,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中国戏曲界酿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花雅之争”。
题材类型
在泗州戏的初期阶段一无剧本,二无曲谱, 全靠老艺人口授。形成班组后,演出剧目分三类:
1、泗州戏剧种传统大戏《大书观》、《四告》、《樊梨花点兵》等,有固定唱词和对白。
2、吸收、移植其他剧种大戏,如《十二寡妇征西》《双玉蝉》、《恩仇记》等,属水词之类。
3、是没有固定的唱词和对白,只是根据老艺人说出的戏路子,分配角色,学员便登台演唱了。这是老艺人采用幕表制,用说戏的方法,编排的连本大戏。剧目有《呼延庆打擂》、《罗元下山》、《雷宝童投亲》等。演员在台上的唱词多半是传统剧目中的“篇子”、“娃子”和“羊子”,更需要临台编出唱词,依靠演员经验,触景生情,望风采柳,即兴发挥,可长可短。
艺术特色
声腔
主要板式有慢板、行板、 数板、垛板、紧板、死板、连板等。主要唱调有泗州调、海州腔、主腔、射腔、衣呦调、雷得调、扬腔、基本腔、叶里藏花等。它随意性很强,常常是唱中夹说,说中夹唱,故名怡心调。唱腔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嗓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道白基本用苏北方言,道白、唱词直白诙谐,口语化。生活小戏,白口用苏北方言:袍带戏,用方言韵白。唱腔一律用方言。
演技
其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戏曲程式规范的影响不大,带有明快活泼、质朴爽朗、刚劲泼辣的特点,充满浓郁的皖北乡土气息。演出时有许多独特的身段和步法,如四台角、旋风式、剪子股、仙鹤走、百马大战、抽梁换柱、燕子拨泥、怀中抱月、凤凰双展翅等,演员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
乐器
以弹拨乐器为主,最初仅一只土琵琶(如同缩小了的琵琶,由泗州戏艺人自己制作,柳木做身,泡桐木做面板,高粱秆做品,两根丝弦,亦称柳叶琴。只能演奏一个半八度音程,无半音品,音域少)和一只梆子。70年代形成社团后改用四弦柳琴、二胡、三弦、扬琴、竹笛、笙等。伴奏技巧分捧、送、闪、托、衬等手法。打击乐器有四大件:板鼓、大锣、镲、小锣。